2022年5月,中国信通院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发布了《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应用指南》白皮书,产链公司“工业碳管家”和“工业园区碳监测”两个项目入选指南案例。
本指南主要面向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以及工业园区管理者。内容包括5G、卫星、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软件等主要数字技术介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同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针对工业领域提出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制造。
区块链不可篡改、全程可溯的技术特性,能够有效支撑工业碳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记录,以及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转,提供可靠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通过对工业碳排放、碳资产、碳配额交易等数据实时上链存证,支持在线跟踪溯源,避免关键数据造假和被篡改。区块链技术能够帮助政府部门、企业园区实时高效开展碳排放核查和监管工作,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低碳发展策略。
2021年9月,产链为宁波市海曙区建设的“工业碳管家”平台上线。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对全区75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监测全覆盖,并录入了2018年至2021年四年的数据。该平台以碳排企业产业地图为基础,为海曙构建起一个涵盖企业煤、油、水、气、电等多维能源数据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
平台基于国家发改委及生态环境部建立的碳核算标准规范,建立碳排核算模型,进行区域工业企业碳排数据的概算和多维度数据分析与展示,关键碳排放数据加密存储、上链存证,实现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可信追溯。能有效帮助政府掌握区域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结构,为区域实现低碳发展提供量化决策依据及管理建议,对政府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价值。对企业而言,通过构建企业碳账户,可以提升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亦能享受绿色产业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
产链建设的“正泰物联网工业园区碳监测平台”在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工业园部署应用。基于区块链、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工业园区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安全共享,并进行碳排数据的自动核算,通过汇总、分析和报告摸清工业园区整体碳排能源结构与园区内14栋楼宇、10余家企业碳排放情况,实现碳资产清晰、碳管控到位。通过碳普惠激励机制倡导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行为,低碳行为核算量化为减排量,抵消碳排放量,助力工业园区实现碳中和。
产链将持续发挥区块链核心、基础、关键作用,服务于碳减排、碳交易、碳监管等多种场景,赋能产业生态的多方参与者,促进参与主体之间的可信协作,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应用指南V1.0》下载链接: http://www.aii-alliance.org/index/c315/n3211.html